博物馆输入中——探访香港博物馆节
6月23日至7月8日,香港特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以下简称康文署)正在举办“香港博物馆节2018”活动。
康文署辖下的二十三间博物馆和文博单位,推出逾百项涵盖文化、历史、艺术、电影、天文、科学、考古和文物修复的节目和活动,欢迎广大香港公众参与。
此外,博物馆节今年更邀请到日本、广东、澳门和本地多间博物馆结为伙伴,合力推广多姿多彩的博物馆文化。
已是第四届的博物馆节,今年选择的主题是“博物馆输入中……(museum is typing…)”,寓意博物馆节创造了一个让公众与博物馆积极对话交流的平台,让两者展开无间断的对话。
节目和活动分为四大类别,包括博物馆节特备活动系列、“反转博物馆”活动系列、展览及电影系列和教育及推广活动系列,呈献过百项精彩节目,给观众不同话题,展开对话。
开幕节目“惊艳——长衫 X 南音派对”于6月23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的故事”展厅内举行。活动为回应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设,主题涵盖两个主要项目:长衫和南音。
在仿老香港的街道上,南音悠扬,模特儿们穿起各式传统与新作的长衫示范表演;此外,参观者可试穿“简约长衫”,造访多个“打卡”热点留影,体验穿着长衫的趣味;现场更有上海旗袍老师傅示范中式钮扣制作手艺。
当日除了有长衫展演和南音表演外,还邀请到著名形象顾问刘天兰分享长衫的美学之道。大会更鼓励参加者配合主题以长衫打扮出席派对,一同展现穿着长衫的优雅魅力。
6月30日将在三栋屋博物馆(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举行“师傅教两招:戏棚搭建技艺示范”活动,邀请搭棚师傅分享和示范基本的戏棚搭建技艺,让观众认识这项中国传统建筑智慧。
7月7日,同一地点,将举行“师傅教两招:香港中式长衫制作技艺示范”,邀请长衫师傅介绍长衫的制作步骤,并让参与者深入了解该项非遗技艺。随后资深中式长衫师傅周素梅将分享制作长衫的技艺,同时将进行长衫表演,展出由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时装设计系学生制作的女装长衫。
7月7日将在“油街实现”举办“彩色青春电影派对”。该活动将首度于户外放映香港电影资料馆近期修复的本地经典歌舞剧《彩色青春》。导演黄修平、澳门“恋爱?电影馆”艺术总监朱佑人和MOViE MOViE总经理蔡霭儿将参与映后分享,畅谈不同年代的年轻人如何走过轻狂岁月。现场歌舞配合油街厨房,化身为昔日的士多办馆,让参加者体验六、七十年代的花样情怀。
油街实现是一所二级历史建筑,前身为香港皇家游艇会会所,于1908 年建成。现为艺术交流空间及创作平台。
油街厨房指“油街实现”的实验性项目“盛食当灶”,一个变废为宝的艺术厨房。
士多办馆为粤港澳地区对零售店、大型杂货店的旧时称呼。
7月8日香港海防博物馆将举办“海防博物馆同乐日2018”,一连串特备节目及表演将于馆内举行,让市民轻松消磨一日,并增加对海防博物馆及香港海防历史的兴趣。
今年的博物馆节高手云集,作为“反转博物馆”活动的亮点项目,三场“高手过招”特备讲座邀请了大师级讲者与馆长切磋交流。
首场讲座于6月30日(星期六)邀请了“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总监北川富朗,在香港科学馆演讲厅分享他多年来于日本推动大地艺术祭的经验。
第二场讲座于7月7日(星期六)邀得日本设计师佐藤卓和香港设计师李永铨在香港文化博物馆剧院对谈,交流创建品牌心得。
第三场讲座于7月8日(星期日),邀请跨媒体艺术工作者欧锦棠和画家李志清,在香港文化博物馆牧羊少年咖啡馆,探索国际知名武打巨星李小龙和著名作家查良镛博士(金庸)两位武术与文学界大师的特质与内涵。
博物馆节期间,“虚拟体验:拯救文物大行动”将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大堂,为13岁及以上的公众提供虚拟实境游戏机会,亲身体验如何在博物馆的展览厅内找寻各种危害文物的元素,并尝试在最短时间内把危害物质移除或修正,以免珍贵文物受损。
6月26日,香港太空馆举办了“跟馆长去观星”的活动,参加者跟随太空馆馆长学习观星知识及技巧,欣赏天象厅投映设备模拟的星空,在太空馆天台用望远镜观星,并亲手制作月球模型。
其他精彩活动还包括不同主题的展览、虚拟实景游戏、观星活动、同乐日、工作坊、电影活动和文化导赏团等。
趣游孙中山成长之路导赏团
部分活动须预先报名,有关详情请浏览博物馆节网页:www.museums.gov.hk/mf2018。
6月22日,由深圳博物馆与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合作举办的“香港博物馆节2018”深圳博物馆分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海洋宫殿——珊瑚礁科普展”开幕式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福田区市民中心A区)举行。
自2017年深圳博物馆首次作为香港博物馆节分会场以来,该馆一直密切与香港博物馆节主办方保持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深圳博物馆作为首批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示范点,自建馆以来,与粤港澳地区文博机构持续展开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包括考古、展览、培训、学术研讨、讲座论坛等。
今年,深圳博物馆和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再度合作,继续在深圳博物馆举办分会场系列活动。
此次活动展出是由深圳博物馆、海南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海洋宫殿——珊瑚礁科普展”。
展览汇集多达100余件珊瑚礁及海洋生物标本,包括40余种珊瑚礁及深圳博物馆收藏的首只海洋哺乳类动物标本江豚。
本次展览借助生态水族箱、大型珊瑚虫立体模型、海洋影视资料等向观众全面系统地介绍海洋生态系统,提升公众海洋环保意识。此外,在展览展出期间将邀请珊瑚礁保护区、著名大学和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举办多场珊瑚礁主题科普讲座、室内海洋大课堂和野外海洋科普考察活动。该展览将持续展出至8月26日,方便青少年学生暑假期间来馆参观。
这一与公众文化生活紧密相连的博物馆节,自2015年举办第一届起,每年定期举行。香港博物馆节把公共博物馆、文化空间,以及与博物馆有紧密联系而又能独当一面的专业范畴汇聚在一起,覆盖了历史、艺术、文化、科学、天文、电影、考古、历史建筑保育,以及文物修复等,透过精心设计的节目和活动,鼓励不同年龄的公众走进博物馆群,在这个知识与专业的宝库中,按照个人的兴趣与步伐探索,丰富体验,激发思考。
每年香港博物馆节都会设置一个主题引发公众与博物馆共同思考与探索。
2015年,以“穿越(Transcend)”为主题,通过节目和活动,鼓励各年龄层公众走近博物馆群,开启公众对博物馆的兴趣以及激发思考。
2016年主题定为"是么? (See More)",是以“看多一点”引导公众相信好奇的魅力,多发问,从不同视角思考、不僵化于固有形态,展望新领域。
2017则以“涟(Rippling)”为题。喜欢参观博物馆的观众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博物馆体验,可能是一件艺术品、一件会说故事的文物,又或是一项富有创意的科学发明,在他们心里激起一些想法、一个涟漪。而恰恰是在心灵里激起的这份微烫,吸引公众继续到博物馆游历。
文化从来就不应被束之高阁或肆意丑化,它一直有其独特且平和的生命力,在时代的洪流中焕发新的形态与朝气。博物馆恰恰可以是,也应当是这一独特形态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的公众文化潮流中,本就应该体现出博物馆对于文化发展的社会责任与引导义务。一个开放的博物馆氛围,恰恰反映的是一个开放的公众文化境遇与环境。而这都不是一本书或一眼鄙夷可以覆盖的。香港博物馆节,是香港博物馆业界的一个缩影,同时也希望能激起我们见贤思齐的涟漪。
整编自:香港特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官网,香港博物馆节官网,深圳晚报
图片来源于香港博物馆节官网,深圳晚报及其他网络
编辑:Mark仔;Mine
相关链接:
从《北京宣言》到“双边合作”——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订合作协议书
将博物馆藏品植入MV,Jay-Z碧昂丝夫妇的新作表达了什么?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